辨清阴虚和湿盛,养阴药与化湿药同用有讲究

2023-5-14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

中医临床中经常会有素体阴虚或某脏腑阴虚,又伴有脾虚湿盛或痰湿盛的病证,治疗如既要养阴又要化湿,会产生养阴会助湿、化湿会伤阴这一矛盾,因此应谨慎养阴药和化湿药同用。

医案举例

王某某,女,28岁,年3月3日初诊。患者白带量多8个月,妇科检查:宫颈糜烂,霉菌阳性。曾多次应用栓剂及激光治疗,效不显。现仍白带多,色白,清稀状,有时如豆腐状,外阴痒,腰痛2年,时头晕,双目干涩,月经正常,二便正常,舌苔薄白,脉沉细。

病机:肾阴亏虚为本,湿浊下注为标。

治则:化湿浊为先,益肾阴为次。

处方:山药20g,莲子肉20g,云苓15g,黄柏12g,苍术12g,炒白术15g,薏苡仁20g,芡实15g。7剂,常法煎服。

3月11日二诊:药后白带量减少,已没有豆腐状带下分泌物,阴痒明显减轻,上方继服21剂。

4月1日三诊:阴痒、白带异常完全消除,仍有腰痛,头晕,双目干涩,舌苔薄白,脉沉细。再以滋补肝肾、清利头目为主。处方:山药20g,莲子肉20g,枸杞20g,丹皮12g,泽泻15g,女贞子20g,云苓15g,川断20g,熟地20g,山萸肉20g,丹皮12g,菊花15g,当归15g,川芎15g,桑寄生20g。7剂,常法煎服。

4月9日四诊:药后各症基本消除,上方继服14剂。

按该患者病证实为两个方面:一为湿浊内盛的带证,二为肝肾阴虚证。所以首先清化湿浊,用山药、莲子肉护阴再助化湿,待湿浊祛后滋补肝肾时,又以山药、莲子肉以防滋腻,二者以其化湿之功,祛除余之湿浊,这样方合病机,即可药到病除。

临证感悟

要辨清阴虚和湿盛产生的先后顺序,例如该患者素体阴虚,近又出现了脾虚湿盛,或出现了肺气虚、痰湿盛的病证,这就是素体阴虚为病之本,脾虚湿盛或者肺虚痰湿为标。根据急则治标、缓则治本的原则,先健脾燥湿或补肺祛痰,待脾健湿祛、痰湿祛除以后再补阴。反之,如患者是素体湿盛之体,近期又因某种原因导致了阴虚火旺,这样就可以先补阴降火,待阴恢火降,再行祛湿。

如阴虚和湿邪皆需治疗或二者皆不严重的病证,可选择化湿不伤阴、养阴不助湿的药物,笔者常应用山药、莲子药对。山药具有健脾化湿、补肾益阴、化痰止咳的功效,可以发挥健脾助后天及补肾滋先天的作用;莲子健脾化湿、养脾肾之阴。山药、莲子同用,可说是不寒不热、不腻不燥,补阴无助湿之弊,化湿又无伤阴之忧,实为治疗既有阴虚又有湿邪的好药对。

如遇阴虚、湿盛病证,除去辨别其不同脏腑、部位及病情轻重的不同,还必须对养阴药、祛湿药的药效强弱有所了解。例如甘寒之药养阴效强,如麦冬、天冬、沙参等;甘平淡药养阴效差,如枸杞、玉竹、黄精等。祛湿药中,香燥温者化湿力强,如苍术、白术、肉桂等;甘平淡者化湿力弱,如泽泻、猪苓、竹叶等。这样根据不同阴虚、湿盛的情况以配伍适当的养阴、祛湿药会收效更好。

内容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

文:医院王玉生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ehsy-b90.com/bdycyw/7965872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 2014-2024
    今天是: